惊!2021上半年新生人口剧降16%!

2022-02-06 16:02:00

靠谱的海外充值

今年全国出生人口可能会降到998万左右,相比去年同期下降16%左右,总人口可能出现负增长。

去年出生人口1200万,死亡人口997.5万,还有202.5万的净增长。

如果今年的出生人口如测算的一样掉到998.76万,再考虑到死亡人口在逐年递增,那么今年总人口大概率就要是负增长了。

另外,还有一些关联数据也可以佐证,比如纸尿裤的销量。

2021年上半年,婴儿纸尿裤产品进口量约4.56万t,下降34.56%。

同时,国家卫健委也在提前吹风:根据对2021年上半年人口出生监测的情况来看,今年的出生人口和生育水平仍然会呈现走低的趋势。

曾经,中国社科院则预测人口负增长到2027年才出现。

谁也没想到,人口总量负增长的历史性拐点,极有可能在今年到来。

除了国内的一些研究外,国际一些数据报告也不看好今年的中国人口出生量。

富瑞集团研究报告称,今年中国出生人口数量可能降到至少1950年以来最低水平。

分析师写道,受疫苗以及对病毒肆虐期间医疗方面的担忧影响,很多家庭都在推迟生育计划,这给新生儿数据带来压力。

由于病毒肆虐期间很多人都收入下降或者工作没有保障,感到了经济方面有了更多更大的压力,不少年轻家长都选择了推迟生育。

除了病毒的影响外,城市化和人均教育水平的提高也在影响着生育。

年轻人到了大城市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城市住房紧张,生存的空间越来越窄,这些都让年轻人在时间分配和精力支撑上对生育孩子的意愿逐渐淡弱。

“放眼全球,这已经成为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现象。越是现代化水平相对较高的地区,生育率越是下降;越是个体自由程度较高的地区,生育孩子的意愿越是淡弱。比如,我国周边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

从教育层面上,往往高学历的年轻人更加注重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时下年轻人的婚恋和生育观念已和过去大不相同。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推迟结婚,不少大城市的平均初婚年龄已高于30岁。

目前来看,国家已经颁布了诸多政策,从房价到教育到医疗。

但鼓励生育的政策,还是要落到实处,要对准痛点。

切勿抓小放大,无谓折腾,才能真正解决人们“生不起、养不起”等问题。

名医名科名院速造专家许伟明认为,想要提高生育率,则必须

1、降房价或者政府推出大量廉价房、廉租房

2、缩短房屋贷款合同期限,不得超过10年,且每月还款额度不得超过X元,减轻还贷压力

3、减少家长教育负担,目前的双减政策治标不治本,什么是本?如何让学习能力弱的孩子能够跟得上?取消了课外培训辅导,把压力转嫁给家长自己来教,等于增加家长的负担,家长得自己学自己教,更加不可能再生一胎,建议政府推出免费公益培训线上线下结合的课程【在正常教学之外】,按照学科和知识点分类,以供家长根据孩子的薄弱知识学习,甚至学校推出面向学习能力弱的专项补习班,减少家长的焦虑。增开特长班,让有特长的但基础学习薄弱的孩子成为专才。

4、降低家长养育孩子负担,孩子从6个月或者1周岁开始,政府免费提供托育

5、加大生育奖励,如二胎奖励二十万,三胎奖励三十万,同时提高医疗报销比例,即生的多报的多,三胎孩子看病几乎不花钱。

6、取消所有学区房,教师定期轮校。

7、限制家长使用手机的时间,让家长在业余时间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用于陪伴孩子。

8、取消996,让大部分上班族能跟孩子的作息时间一样,大力推行共享办公、在家工作模式。

9、取消小学初中的学科排名,变成兴趣特长排名。

10、改革大学教育制度,从严进宽出变成宽进严出,让大学生成为可用之才。

另外,针对医疗机构,产科、妇科必须调整业务结构,改变床位设置,全部改为单人间【部分三甲医院最多两人间】,提供孕产儿全周期一站式服务。

(如果觉得不错,请转发分享给你的朋友吧!)

你若喜欢,点个在看有惊喜哦!

上一篇:

下一篇:

关于我们

恒信网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综艺娱乐、热点新闻、商旅生涯、生活百科、体育健康、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版权信息

恒信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可复制本站镜像,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邮件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