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群雷齐爆!

2021-10-27 16:28:04

白癜风怎么治

我在今年8月初就在本号发过一篇讲恒大的文章,很快就被“外星人劫走了”。前年在一家头部财经自媒体上发过另一篇讲恒大的文章,尸骨无存。如今事已至此,这篇应该安然无恙吧。毕竟“任泽平”都可以上热搜了,还有什么不可以说的呢?

01

三种兑付方案,释放了最危险的信号

恒大陷入困境并不算新闻,去年“三条红线”的政策出台后,恒大的坏消息就没有消停过。

7月19日,广发银行向法院紧急申请冻结恒大集团1.32亿元。区区1.32亿元能闹到法院,恒大的兑付风险已经昭然若揭。

8月10日,恒大发公告称,正在接触潜在第三方投资者可能会出售部分旗下资产。所谓“部分旗下资产”包括网红已久的造车和恒大物业的部分权益。物业是大型房地产企业的长期稳定营收,成为出售的标的物,危机的紧迫性可想而知。

9月8日,恒大暂停对其理财产品的支付。

恒大以“每月一大步”的节奏,走向了“黑森林”的深处。在此期间,停工、停止交房、到期票据无法兑付的常规危机套路,上了圈套。

9月13日,恒大集团发表正式声明,否认了“破产重组”的网上传闻,但是承认了“公司目前确实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与其说是“前所未有”,不如说是“全面危机”——房地产企业所有能爆的雷,恒大来了全套,此外还多了一个金融属性的“理财雷”。

群雷齐爆中,到底孰轻孰重已经很难说得清楚,恒大选择了优先解决“理财雷”。与9月13日声明同步出台的是恒大理财的“三种兑付方案”,许家印在9月10日在恒大财富专题会上明确表示,要确保所有到期的财富产品尽早全部兑付,一分钱都不能少。但是,“现金分期、抵实物资产、抵房屋尾款”的三选一方案并没有给市场信心,恒大股债双杀。

稍有财经常识者就可以看出,这个方案其实与破产清盘的债权处理相差无几。“现金分期兑付”往好里说也是画饼充饥,只要现金流得不到改善,分期也是遥遥无期。抵实物资产和房屋尾款的疑问在于都属于资产,难点在于这些资产到底有多少还属于恒大?——大量资产已经处于被抵押的状态,登记到受付人的名下也是镜花水月。

画饼充饥和镜花水月当然给不了市场信心。但这已经是恒大目前的能力极限,这无疑会进一步加深危机。恒大财富的理财产品中包括大量内部员工的投资,“窝边草”都被撸秃了,恒大的自力救济显然是指望不上了。

恒大告急,急是肯定的,但是“求告无门”。恒大何以至此?

02

成于政策,败于政策

恒大能够做那么大,源于敏锐的政策嗅觉,恒大一路走来,几乎完美地吸收了所有的政策红利。远的不说,在本轮房地产调控中,许家印“伴政策起舞”的表现,一度让人感到恒大会成为“史上最强调控”的受益者。三四线的棚改红利、强省会的基建红利、调控政策导致行业集中化的规模红利,恒大都是早早布局、收获满满。

地产主业如此,“多元化”经营的跨界也是如此。恒大是很擅长为政府“分忧”的,四年前斥巨资拉贾跃亭一把,最后把造车的烫山芋砸在自家手上也在所不惜。相比碧桂园多元化方向的搞农业、搞机器人,恒大的跨界幅度要大得多,真金白银也烧得更猛。

所以,恒大在这轮五年调控的初期,迅猛扩张的势头不减反增。2017年,许家印以2900亿身价登上了中国首富的宝座,可谓逆势成长的励志典范。

这一年许老板以1500万年薪的大手笔将任泽平招至麾下,任泽平成了全中国身价最高的经济学家。

四年后的今天,有人说许老板吃了一幅叫“任泽平的药”。这有点不公道。任泽平何德何能,能让地产一哥、中国首富“吃药”?任泽平的成功之处是他成功地为许老板的意气奋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任泽平的“新周期”理论并不复杂,核心是三条:

中国的城镇化还有至少一二十个百分点,一二十年的空间。房地产还有巨大成长空间;

最好的投资机会就在中国,未来10年、20年最好的投资也在中国;

中国未来10年一二线城市房价翻二倍,三四线城市房价翻三倍。

前两条是前瞻性的事实判断,2017年时看上去确实也是那回事,今天看也讲不出有什么错。第三条显然是荒腔走板,到底是任老师把许老板带进沟里了,还是许老板把任老师带进沟里了,难以判断。

说到底,他们都被政策调整的急转弯带到沟里了。当年如火如荼的三四线城市棚改无疑是政策引导的产物,政策考虑的是“区域均衡”——房地产这口饭一二线能吃,三四线自然也要雨露均沾。这是行政思维,和市场形势无关。

恒大的政策嗅觉一向敏锐,并不需要任泽平解读,他只需要对政策做出看上去很精致的解释。

在政策强势主导的中国经济,许老板这样的商人搞“项目学”,而任泽平这样的专家搞的是“解释学”,做的都是紧跟政策的命题作文。

三四线下沉市场是如此,房地产企业多元化经营的转型也是如此。上有所好下必效焉,这是普遍现象。只不过恒大的政策嗅觉更灵敏、布局更早、入局更深。别人还要留后手、看风向,恒大则是迅猛推进,无所不用其极。政策逻辑优先于市场逻辑,人脉经营优先于市场经营,这是恒大成功的秘诀,更是许老板屡屡逢凶化吉的生存自信。

2008年恒大在香港上市失败了,资金缺口高达120亿左右,是许家印此前遭遇过的最大危机,却也成就了许老板在香港“牌桌社交”赢回5亿美元港资加持的传奇。香港大佬们的牌桌不是谁都能上的,看重这位不擅长粤语的河南帅哥,显然不是因为他的牌技出色。

这几年,许老板玩起了足球,这个大家都知道。“人脉-政策-商业”的铁三角中,政策是关键。任泽平摸准了许老板的政策判断,很重要。是不谋而合的志同道合,还是处心积虑的迎合,并不重要。许老板本人也是一样,踩准了政策节奏的恒大一飞冲天,踩错了点儿就是万丈深渊。

某种意义上讲,本轮调控政策,恒大也谈不上踩错了点,而是惯性太大,来不及转弯。

去年“三道红线”政策出台,8700亿元债务的恒大首当其冲,银行彻底关上了对恒大的“金融水龙头”。任泽平的“周期”判断就此失灵,许老板的背运也就来了。

此前的调控是别人家的逆风,许老板的顺风,“三条红线”后风向逆转、凛冬将至。上游金融端收紧市场全面被政策接管,而且是对许老板最不利的政策。政策红线的刚性阻止了资金的主渠道,恒大庞大的土地储备也好、手上的楼盘也罢,不再是资金腾挪的筹码。资金压力和资金成本陡然上升。

更悲催的是,下游的市场端也因调控政策陷入了冰封。限购限售限贷限价,还有最有意思的是限价——涨价不行,跌价也不行。上下游的两头堵,恒大技穷。

有人说恒大这几个月开启了“续命模式”,其实没有外力的支援,恒大可以做的已经不多了。资金链断裂是企业不可承受之重,越是体量庞大越是千疮百孔,恒大很大,自由落体势不可挡。

要不要救恒大,已经不是许老板能说了算的。要不要救恒大,对谁都是个难题。

03

结语:“一鲸落、万物生”?

恒大的“自救”姿势难看,丑闻不断,无所遁形。落水求生的姿势也确实好看不到哪儿去,这也不难理解。

想必许老板现在的心里很委屈,紧跟政策的拳拳之心竟落得如此下场。但他不该忘了古老的格言——“出来混的,总是要还的”。吃政策红利的,政策也会让他吐出来。

可是,也很难指责许老板做错了什么。房地产是典型的“政策市”,跟紧跟足的政策嗅觉好像也没有错。政策急转弯的翻车并不能逆推当初高歌猛进就是错的,责备他没有及时躺平也没有什么现实意义。

甚至目前的局面之下,也没有坐而论道的从容。恒大的坑到底有多大,现在谁也说不清。400亿极大概率只是个开始,大量的债务、烂尾的楼盘、供应商的应付账款、十几万人的就业,难题接踵而至。

许家印和任泽平的结局不必我辈操心,但是千千万万的普通人呢?能待之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吗?他们应该成为政策调整的牺牲品吗?在恒大命运求解的难题中,难的不只是钱,还有深层次的道义。

有人兴高采烈地高唱“一鲸落万物生”,殊不知你看到的一粒灰尘,却是别人头顶上塌了一片天。

恒大可以死,但生活还要继续。

财经,我只老干的说。

新来的朋友,请点击下方名片关注。

上一篇:

下一篇:

关于我们

恒信网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综艺娱乐、热点新闻、商旅生涯、生活百科、体育健康、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版权信息

恒信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可复制本站镜像,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邮件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