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Nature第一人,居然是清朝的他

2021-09-17 19:44:02

  

  新智元报道

  来源:网络

  编辑:小匀

  【新智元导读】天天为发Nature的你,知道我国Nature第一人是谁吗?其实早在140年前,Nature上就第一次出现了中国人的名字。

  能够在Nature、Science等顶刊上发文,几乎是每个科研人员所追求的事情,而又有多少人为能够留名Nature而熬秃了头?

  但你知道谁是中国Nature第一人么?

  早在140年前的清朝,就有中国人就在Nature上发表了第一篇论文——《考证律吕说》。

  

  他叫徐寿,是这篇题为AcousticsinChina的论文作者(之一)。

  

  那么,他究竟是谁?说来话长……因为「Nature第一人」只是他的很小一部分。

  Nature第一次有了中国人的名字

  1881年,Nature给予了一篇文章高度评价:这非常出奇。

  该论文就是《考证律吕说》,登载于《格致汇编》1878年第7卷,后由《格致汇编》的主编傅兰雅(JohnFryer,1839—1928)译为英文。因其纠正了著名的伯努利定律(空气柱的振动模式),在国际上引起了巨大轰动而发表于Nature。

  更重要的是,这是Nature创办以来,第一次出现了中国人的名字。

  论文作者正是徐寿,而且,第一个发Nature,对他来说没什么稀奇的!

  因为,中国第一艘军舰,是他造的;

  中国第一台蒸汽机,他建的;

  中国第一个科技学校,他开的;

  就连你中学时代的元素周期表,都是他翻译的……

  所以说,这个「大神」堪称「中国科技第一人」,然而,就是这个启蒙了中国近代科学的人,居然也经历过落榜、受人白眼的境遇。

  徐寿:清朝科技的启蒙者

  徐寿1818年出生在江苏无锡。似乎小时候就是个学习的料,他不仅喜欢工艺制作,还常常对世态发表个人见解。

  然而,就是这个神童,却在科考中落榜,甚至秀才都没考上。

  打击是有的,但试想一下,如果徐寿以所谓优异的成绩考上个官做,他也会埋没在八股文的死板应试中,随着闭关锁国、封建迷信的清朝一起沉浮。

  而后,他没有再考,而是把目光转向了「经世致用之学」——物理、化学、声学、翻译等等。

  这一研究,可不得了!

  在晚清,接触到西方知识并非易事。但他还是翻越了各种科技典籍与西方科技著作,制过指南针、炮用象限仪、甚至是结构极其复杂的自鸣钟。

  然而,这些还不够。凭借一双巧手,他精通很多古代乐器。有一次,徐寿在县城帮人修理七弦琴,受到了一个人的赏识,此人是清代举人华翼纶,比徐寿大15岁。

  

  由于对科学的共同热爱,两人一拍即合,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相伴抄书求知。

  一次,徐华二人到上海发现了一本新编译的西方近代科技书《博物新编》。想象一下在当时的清代,书中的知识对他们二人来说,简直如同穿越般令人惊喜。

  

  此后,徐寿便开始验证书中一些科学理论和实验。比如把水晶图章磨成三棱镜,用来观察光的折射和光分七色的问题等等。

  虽然是他人眼中的「怪人」,但在鸦片战争失败后,在洋务派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号召下,一个懂西洋技术的人得到了大臣们的青睐。

  不仅造了第一艘蒸汽船,还创造了汉字命名化学元素

  1861年,曾国藩开设了安庆内军械所。不久后,徐华二人便被招进工作。当时,

  外国轮船在中国内河嚣张跋扈,国人也没有办法。

  因为我们用的是帆桨动力船,没有蒸汽机。

  牢记于心的蒸汽机技术与一双巧手,为了中国的蒸汽船,徐寿等人硬生生地开始了作业。

  功夫不菲有心人,3个月后,中国人自制的第一台蒸汽机诞生。它就是完全国产的「黄鹄号」蒸汽船。当「黄鹄号」试航完毕靠岸时,曾国藩对徐寿、华蘅芳等人赞不绝口道:「洋人之智巧,我中国人亦能为之!」

  同治帝听闻后也大喜,御赐的「天下第一巧匠」牌匾。

  

  1866年,徐寿在上海任江南制造总局首任襄办,与其子徐建寅以及其他技工一同建造满清第一批兵船和舰艇。

  后徐寿又在江南制造总局创办翻译馆并参与主持翻译西方科技书籍工作,主要介绍西方近代化学,并创造汉字命名化学元素;

  

  在上海参与创办了中国近代第一所教授科技的学校——格致书院,同时出版了中国第一份科技方面的期刊《格致汇编》。

  

  但就在Nature文章发表的第三年,徐寿病逝于上海致格书院,享年67岁。这位照亮清朝科技史的启蒙家,将永存于中国人心中。

  参考资料:

  https://www.sohu.com/a/442424131_682259


优赏吧APP官网 http://www.mangguodav.cn/

上一篇:

下一篇:

关于我们

恒信网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综艺娱乐、热点新闻、商旅生涯、生活百科、体育健康、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版权信息

恒信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可复制本站镜像,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邮件举报!